首页>政务信息公开>规划计划

立足高点 锐意创新 谱写统计事业发展新篇章——2010年海淀区统计工作报告

2010-11-09   

 
同志们:
这次统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及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统计工作会议、北京市统计工作会议及海淀区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总结2009年全区的统计工作,分析当前统计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10年重点任务。下面,我代表海淀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海淀调查队、北京市海淀区经济社会调查队作工作报告。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的60周年,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对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增长的一年,也是统计系统下大力气围绕“三保”中心工作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的一年。一年里,全区统计系统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局、总队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各项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胆改革创新,破解科学发展难题,推动了基层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大幅提高,促进了各项统计建设的全面加强,实现了海淀统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年来,全区统计系统紧抓机遇、奋力开拓,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标准完成,统计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统计为区域发展服务功能有效发挥,统计业务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统计生产方式持续改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圆满完成。经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2009年在全市政府统计系统综合评比中名列十八区县首位;在全市统计执法工作考核评比中,荣获“执法工作优秀区县”称号;在全市统计系统第三届文化艺术节中,荣获综合评比第一名、文艺汇演比赛一等奖、优秀组织一等奖;在全市政府统计系统第二届体育节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优秀组织一等奖。全年共荣获网站综合评比一等奖、首都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工作优秀组织奖、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等集体荣誉20多项,荣获个人荣誉达200人次以上。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标准完成
2009年,海淀区统计局队作为全区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单位,按照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要求,以“深化统计改革、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统计工作能力为核心,顺利完成3个阶段、11个环节的学习实践活动,受到区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高度肯定。
认真组织,确保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落实到位。成立由局队长为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基层调研、分析检查等方案,为学习实践活动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建言献策,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提高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局队领导带队深入基层、深入调查对象扎实开展调研,形成了多篇高质量的调研分析报告。局党组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反复查摆突出问题,形成了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及整改落实方案。 
加强宣传,营造了学习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充分运用报刊、广播、海淀新闻、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经验、做法以及典型人物和事迹。活动期间,共报送区委领导小组学习实践活动简报22期,撰写信息96篇,以《科学统计促“三保”》为题的局队活动纪实,在《海淀报》头版予以刊登。在区委组织的“争创科学发展示范点、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双争”活动中,被评为先进典型。有声有色的宣传活动,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得到了区领导的高度认可。
注重实效,提出了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破题思路。在整个活动期间,注重突出实践特色,针对班子建设,提出“抓班子带队伍谋发展,把方向找规律抓大事,下基层打基础盯落实”27字领导方针。找出了制约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影响因素,明确了“情报局、执法局、服务局”三局建设科学发展思路,提出了包括加强监测服务、推进方法制度改革、构建多方联席会议机制等17项整改措施在内的整改实施方案。本着“边学边改、能改快改”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一批规章制度,创新了一批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二、统计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20092009年,按照“深化改革年”的要求,全区统计系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进了统计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有力地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有效地激发了统计事业的发展活力。
“海淀模式”体制改革继续深化。2009年,在全力打造统计调查、统计执法、分析研究三支专业队伍基础上,继续将统计体制改革引向深化,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重新审视、全盘谋划局队长远发展思路,提出“三局”建设目标构想,着力建设为党政领导决策管理活动提供监测信息的“情报局”,着力建设依法统计、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执法局”,着力建设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统计资讯的“服务局”。
政府调查市场化运作模式初步构建。针对“撤科建所”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后,普查、入户调查开展难度加大等问题,向区政府提交《关于建立市场化统计调查队伍的请示》,得到了区领导的批复和支持。2009年,借助市场化运营的北京捷码市场调查公司,初步尝试以市场化手段开展专项调查的工作模式,完成了群众安全感调查等调查任务,在调查外包的合作方式、工作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初步积累了经验。
农村统计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结合全区农村统计工作“小农业、大农村”的特点,在成立乡镇农村统计信息中心基础上,继续整合业务管理,调整工作职能、理顺工作机制。采取农调队与第九统计所合署办公模式,剥离第一、第五、第七统计所“三农”统计职能,统一由农调队(第九统计所)组织实施。将全区“三农”统计数据报送渠道,由原来的行政村报送统计所、由统计所再报送农调队,调整为行政村报送农村统计信息中心,再由农村统计信息中心报送农调队(第九统计所)。农村统计工作的扁平化,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工作质量。
三、统计服务区域发展功能有效发挥
2009年,全区统计系统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围绕“三保”、“推进城乡一体化”等中心任务,积极发挥“数据中心”和“监测评价中心”职能作用,全力提升统计服务区域发展水平。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着力开展多领域重点调查。开展海淀园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重点企业的月度监测;实施劳动就业旬报制度以及新批投资项目及重大落地项目的跟踪调查制度;建立部门间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开展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情况以及房地产企业、工业企业等单位生存状况调查,开展金融危机影响下城镇居民收入支出预期及生活满意度调查;全年共完成农民工月季度监测,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户需求意愿调查,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等专项调查近20项,高质量完成了区政协牵头的《应对挑战,抓住契机,努力把海淀建成科学首善之区》的调研报告。为区域准确判断形势、有效应对危机,提供了有益参考。
围绕“三保”工作,及时提供全方位统计支持。全力落实市区两级要求,按照全区GDP增长10%的目标任务分解体系,实时监测一揽子计划实施效果;建立统计数据分时段报送和发布制度,建立主要经济指标动态监测机制,及时预警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召开“三保”工作研讨会,探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具体举措。建立统计数据会商制度,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开创统计快讯发布形式,首度开放式举办经济形势分析会,为部门间实现充分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搭建平台。一年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等多篇监测分析报告得到区领导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参考部署部门工作。
结合各方实际需求,大力开发多品种服务产品。以丰富数据指标为导向,全面改版《区情手册》,重点增加了产业发展、分乡镇农村居民收入、社保就业等社会民生指标;以体现特色服务为原则,创建《海淀园经济发展月度数据手册》,用翔实的数据充分展现园区经济发展;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出版《金融危机下的海淀经济》、《数说海淀经济60年》等图书和精美画册;针对公众对统计指标存在误解、对统计数据存在质疑的现状,策划出版《你的工资被增长了吗》,加强对统计业务和统计指标的宣传解读。多品种的统计服务产品,为各层面需求主体提供了丰富的统计资料。
四、统计业务基础进一步夯实
2009年,按照年初“扎实推进‘双基’建设,切实加强薄弱环节”的工作要求,强化业务管理,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分析水平,大大增强了统计生产能力。
业务管理更趋规范。制定并印发数据收集发布、统计分析、文字类统计服务考评等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业务管理制度体系。创新年报工作机制,在全市统计系统先行先试,引入年定报网络布置方式。严格落实市区两级统计数据使用及发布规定,开展区县能源消费量核算试算工作,加强文件及数据等资料信息档案整理工作。加大历史数据整合力度,完成了工业、商业、服务业历史数据清理以及各行业2008-2009年统计数据的电子化集中存储,完成了7000家单位的准规模查找以及2.5万笔基本单位名录库信息的变更和维护,确保了年定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基层基础更加扎实。进一步加强统计所建设,实施经费支出管理改革,试行统计所经费支出主管领导负责制;进一步加大对统计所的人、财、物投入力度,充实人员力量、优化队伍结构,第三、第六、第七统计所先后调整了办公地点,改善了办公环境。经过三年工作实践,各统计所基本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工作机制更加顺畅,数据采集能力大幅提高。通过执法、督导、调研、服务等多措并举,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分析水平大幅提升。大力加强统计分析培训,组织开展统计分析方法系列培训,成立统计科研兴趣小组。2009年共编发《统计分析》38篇、《统计专报》36篇、《统计快讯》47篇、《统计资料》19篇,完成《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研究》、《海淀园专业园区产业聚集度和发展特征研究》等多篇课题报告。在全市统计系统2008—2009年度优秀统计分析报告评比中,分别荣获了专题分析一等奖、二等奖各一名,形势分析二等奖两名的优异成绩。
 
五、各项统计建设持续加强
面对日益繁重的统计工作任务,大力加强统计法制、信息化以及统计队伍建设,为统计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统计法制建设取得成效。一是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顺利完成2600名从业资格人员报名及组织考试工作,共办理统计登记事项2万多件、统计从业资格认定事项1450多件、新统计调查证59个。二是统计法制宣传有声有色。2009年配合《统计违法违纪处分规定》和新《统计法》出台,以“贯彻新法、履行义务、不出假数、从我做起”为主题,立体、全方位开展系统外普法宣传。在统计系统内部,进行分类、分批、分次普法培训。在市法制办举办的“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服务科学发展”征文活动中,《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全面提升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效果》一文首次荣获三等奖。三是统计执法工作成效显著。推出灵活、高效的日常督导方式,以执法和督导相结合,提高了统计执法实效。组织执法力量介入经济普查及年定报工作过程,充分发挥了执法“服务与保障”功能。严格实行执法案卷逐级审核制度,建立案卷跟踪调查制度,规范案卷审核监督程序。在国家统计局首次开展的全国性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中,获评优秀案卷。
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一是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快。办公自动化系统、区情手册和统计年鉴系统、名录库系统均已投入使用;统计数据分析与图形化工具系统已经过初步测试。依托统计内网建立了统计干部网上培训系统,构建了网络催报和自动语音答疑系统。二是支撑业务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普查、调查等工作需要,先后开发了多个应用程序和分析工具。加强技术设备保障,对主要业务部门进行了计算机升级换代。申请首都政务通数字(CA)证书36个,方便了业务人员在外网环境登录数据采集系统。打破网站集中管理模式,将维护权限下放各部门,并加强网络安全监控,优化网络平台。在全市统计系统网站工作评比中,连续两年获得网站综合评比一等奖。
统计队伍建设力度加大。一是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继续补充党的新鲜血液,全年先后吸收12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各党支部提出科学发展建议64条。团总支举办“高举团旗跟党走,共建和谐新统计”等团日活动。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方针,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和惩防体系建设;加大重大事项的督查督办力度,做好行政效能监察。二是人才培养使用力度不断加大。继续引进一批学历高、素质好的公务员,接收2名博士生到局队挂职锻炼。组建中青年科级干部后备人才库,继续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力度,全年共提拔任用14名同志,选派1名优秀年轻干部出国学习;继续实施干部轮岗制度,全年共有30多名中层干部进行轮岗,促进了干部的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三是统计文化建设异彩纷呈。在全市统计系统第三届统计文化艺术节上,取得综合成绩第一名;在全市统计系统第二届体育节上,再次蝉联“团体总分第一名”,并获得了10个个人奖项第一的优异成绩。自创、自编大型歌舞剧《我爱你——统计》以及《海之恋》,受到广泛好评。有声有色的统计文化活动,大大增强了统计队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一年来,统计宣传工作紧密结合各项业务建设扎实推进。充分利用户外广告、报刊、互联网等宣传载体,确保了经济普查的社会知晓率。在《数据》杂志共发表《以“三局”建设促统计科学发展》等文章、信息12篇,与《海淀报》建立信息数据发布长效机制,实现了将“365bet网上平台”与全区政府网站的直接链接。扎实有效的统计宣传,对内鼓舞了干劲,对外树立了形象。
六、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在区领导的正确部署,相关委办和街道乡镇以及全区6700名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海淀区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组织协调工作高效有序。此次经济普查,成立了以杨志强常务副区长为组长,43个委办局为成员的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普查工作。各有关部门积极落实人财物保障,发改委、工商局、税务局等成员单位以及各街道乡镇,在普查方案设计、宣传动员、单位查找等关键任务中充分发挥部门优势,认真履行职责,形成强大合力。广大普查工作人员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有力地保证了普查工作整体运转顺畅。在此次普查工作中,共有6个单位获评国家级先进集体、62人获评国家级先进个人;有5个街道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330人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
高质量完成普查数据采集上报。面对普查对象剧增、普查难度加大,积极创新普查方法,运用“地毯式”踏查、网络搜索、部门协查等多种方式,共清查普查对象14.7万家,确保普查对象的不重不漏。采取“分阶段、两结合”方式,加大普查人员培训力度;在普查登记阶段重点抓好参会率、报送率和差错率,各级普查机构逐级进行数据审核、评估和验收。区普查办成立质量抽查小组,制定事后质量抽查办法,认真组织实施事后质量抽查工作。对拒不配合经普工作的调查对象,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依法普查。在市局、总队对我区普查数据质量抽查中,各项抽查指标均符合国家质量要求。
全面启动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制定了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开发进度及职责分工。撰写了分别介绍经济总体情况、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3号普查公报,并在相关媒体予以发布。在普查数据挖掘和分析方面,共安排“短平快”分析80篇、专题分析40篇,并结合区域发展难点、热点问题以及“十二五”规划编制,安排海淀产业发展布局、中关村西区等课题研究13项。目前,经济普查数据资料汇编以及分析研究汇编正在编辑出版中。
 
同志们,盘点2009,硕果累累,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局总队的关心指导;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委办局的大力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更离不开海淀统计人无怨无悔的艰辛付出和对统计事业的无限忠诚。在此,我代表海淀区统计局队,向大力支持海淀统计事业的各级领导、相关部门、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全区统计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当前统计工作面临形势及今后五年发展思路
 
形势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目标定位,对统计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时期,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推动着全球经济发生深刻变革,世界各国都在抢占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从国内来看,全国各地都在努力“调结构、上水平”;北京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后,各项工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紧迫的发展形势,提出了高标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在新时期、新阶段,海淀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目标任务,开启了创新发展的全新篇章。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晴雨表”和“监测仪”的统计部门,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围绕核心区建设中心任务,高标准谋划、高效率开展、高质量完成各项统计工作,及时、全面、客观反映新时期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和发展成果。
形势二在统计系统内部,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统计公信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从整个统计系统面临的形势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指标体系以及统计方法手段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增强;随着经济主体的日益复杂,统计部门开展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新《统计法》的实施,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统计监测需求不断增多、各级党政领导及社会公众的要求不断提高,数据质量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统计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更加严峻。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全国统计工作会上明确指出:“履行好统计职责,基础是提高统计能力,核心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关键是提高统计公信力”。因此,如何实现“三个提高”,成为目前统计部门需着力研究解决的难题。
形势三:海淀统计系统经过几年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海淀统计系统自身发展来看:2006年实施海淀模式“撤科建所”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2007年成立调查队,形成了“一套人马、三块牌子、局队融合”的管理模式。改革激发了发展活力,改革增强了发展动力,近年来全区统计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在“撤科建所”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后,开展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大型普查的难度加大,统计进社区、进农村等入户调查的难度加大,成为全区统计工作面临的难点问题。二是作为承担全市统计系统四分之一工作任务的大区,随着统计监测任务的不断增多,统计力量呈现相对不足,干部职工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影响着统计工作的科学开展。三是经过几年的改革,全区统计系统进入相对稳固期,少数干部思想开始松懈,精神状态不够振奋,工作标准不够高、视野不够宽,执行力和工作效率有待加强。四是面对加快推进核心区建设的新形势,干部队伍的开拓创新意识明显不足,缺乏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的大气魄和大举措。
面对全新的发展阶段和工作要求,面对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紧跟形势、抢抓机遇,创新理念、破解难题,在更高层次上谋划统计事业科学发展新蓝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区统计系统必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
一是增强学习意识。当前我们的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处于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为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提供优质统计服务;如何针对目前统计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尽快找到破解途径;如何切实解决长期以来的超负荷工作状态,推动统计事业科学快速发展;以上都是海淀统计人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学习核心区建设的政策举措、学习兄弟地区开展统计工作的成功经验,学习“抓管理、带队伍”的相关知识,才能切实提高面临复杂局面驾驭各项工作的综合能力。
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在区域发展中,围绕建设核心区的大局,每一个干部职工都要责无旁贷,找定位、献良策、出力量,为推动海淀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在统计系统内部,要勇于承担大区责任,确保高质量完成好各项普查、调查以及年定报工作任务;要坚守“真实可信”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经得住各方考验。责任意味着努力和付出,但只有在区域发展和系统发展中切实尽到责任,才能真正树立统计形象、提升部门地位,对统计事业的负责,就是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负责。
三是增强创新意识。经过改革三年的运行期,海淀统计系统机构框架基本成形,队伍规模基本稳固。但监测任务越来越多,各方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高标准建设核心区的新形势下,只能依靠创新来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增强创新意识,通过统计制度方法、统计服务形式以及队伍管理手段等的不断创新,突破制约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从而激发队伍活力、增强人员动力、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解放统计生产力。
四是增强争创一流意识。当前,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区各项工作开展都要求站在全国、全球的坐标中定位,要瞄准国际一流,争做世界第一梯队。近年来,海淀统计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在全市统计系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面临新的形势,我们必须要加倍努力,不懈怠、不自满、不停顿,一心一意谋发展,学习全国乃至全球先进的统计方法和工作经验,坚持高标准谋划工作、高效率开展工作、高质量完成工作,在数据质量及统计服务等方面争创一流。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完成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编制之年。在全区凝聚力量进行核心区规划和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下,统计系统要抢抓机遇,破解统计科学发展难题;要统一思想,谋划长远发展思路。今后五年,要大力强化情报局、执法局、服务局“三局”建设。紧紧围绕这一工作主线,大力加强统计调查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切实提高应对焦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快速调查能力,提升情报信息挖掘能力;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切实增强企事业单位依法统计意识,提升统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提高统计执法的严肃性和威慑力;切实转变统计服务理念,大力提高统计数据生产及发布的透明度,拓展统计服务范围,丰富统计服务产品。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力求在业务建设上取得实质突破,在队伍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
——在方法制度改革方面:继续自下而上推进系统内方法制度改革,缓解统计指标日益增多导致基层统计负担过重的压力;构建一套体系健全、运转顺畅、充分反映区域发展特色的核心区建设统计方法制度和指标监测体系,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质量。
——在基层数据采集方面:继续扩大年定报工作网络布置的覆盖范围,按照接受网络布置企业占比每年提高10个百分点的目标,5年之内实现企业100%的网络布置率;启动年定报催报和查询环节工作方式的创新,结合新《统计法》颁布实施,在五年内探索出有效解决催报和查询工作量繁重的方法路径。
——在普查调查方面:以第六次人口普查为契机,探索出以市场化方式开展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的可行途径;通过组建“协统员”等机制,进一步畅通合作渠道,解决统计进社区、进乡村的难题;加大面向区域发展层面以及核心区建设的跟踪监测式调查力度,每年针对区域发展热点及核心区建设成果,开展1-2项高质量的专项调查。
——在统计执法方面:采取强化学习培训、加强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培养一批专业的统计执法能手;通过转变执法思路、改善执法方式、加大违法案件曝光力度,用五年时间,切实增强统计执法的震慑和督导作用,形成统计执法有效促进日常统计的良好局面。
——在分析服务方面:今后五年,通过增量人才引进、存量能力提升,切实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端分析人才队伍,力争涌现一批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分析师;通过加强分析工作组织管理,充分发挥人才合力,确保每年完成一批针对性强、质量高的统计分析。
——在队伍建设方面:科学制定职工培训、培养计划,通过五年时间,确保每个领域均能形成一定数量并具备相当能力的领军人才;以“提升统计人自信自尊”为主题,大力开展统计文化建设,促进统计队伍由封闭式思维向开放式思维的转变,用5年时间,切实改变统计部门及统计人的弱势心态,形成团结向上、自信自强的快乐团队。
 
2010年全区统计工作任务
 
综合以上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按照全市统计工作会“质量提高年”以及我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要求,2010年全区统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以及全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及区域“优质服务年”的有关要求,以全力推进情报局、执法局、服务局“三局建设”为抓手,高定位谋划工作、高标准开展工作,切实推进工作思路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统计服务及统计方法手段创新,切实实现统计能力的整体提升,在各项工作中继续争创一流,为核心区建设及区域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高端优质服务。按照上述要求,2010年年主题确定为“创新服务年”。
一、以优质高效为标准,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区域发展水平
2010年,按照全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要求,大力创新统计方法制度、改进统计生产方式、加大调查监测力度,充分发挥统计部门“数据中心”和“监测评价中心”的职能作用,用数据见证核心区建设进程,以数据宣传核心区发展变化。
打破常规,完善核心区建设统计方法制度。弥补现有统计方法制度不能有效反映区域发展特色的不足,大力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着力建立一套专门面向区域层面、反映核心区建设进程及发展成果的统计方法制度:重点包括重新界定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标准及统计范围,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制度;建立反映中关村西区业态结构及环境状况的中关村西区统计制度;建立包括清华科技园、中关村软件园等在内的特色产业发展区域的专项统计制度;建立符合经济发展活跃、高新技术产业高度聚集区域特点的“楼宇经济”统计制度等。
及时跟进,构建核心区建设跟踪监测指标体系。结合核心区建设“四个一批”目标,构建反映全区大项目、大企业落地情况,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以及高端人才资源引进、特色产业发展等的核心区建设综合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及世界城市的目标要求,构建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园区的动态跟踪监测以及海淀区国际化研究监测指标体系;结合要将北部地区和中关村西区打造成最具经济活力、市场竞争力、产业辐射力的战略增长极的目标规划,构建两大功能区发展变化指标监测体系;立足于与全国其他科技园区的对比分析,构建海淀园自主创新能力及产业发展变化指标监测体系。
整合资源,增强核心区建设数据采集力量。针对核心区建设过程中需重点摸清的领域、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及其他核心区建设需重点了解的方面,大力加强灵活高效的专项调查工作。转变思路,引入市场化调查公司、组建外延调查员队伍,建立灵活高效的核心区建设调查机制。加强人、财、物投入,研究筹建中关村西区统计调查所,大力加强西区数据采集和专项调查研究工作。同时,整合部门数据资源,加大对职能部门行政记录的使用,切实加强部门间核心区建设数据资源共享,及时、全面、准确反映核心区建设进程存在问题和发展成果。
立足高点,开展核心区建设的对比分析研究。按照全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要求,大力开展各个层面分析研究工作。一是开展核心区与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对比分析,总结世界一流园区的发展模式及成功经验;二是开展海淀区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的对比分析,找准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位置;三是开展海淀园与国内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对比分析,找出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四是开展海淀区内不同特色发展区域的对比分析,突出不同产业功能区的增长特色。通过比较研究,最终形成一批质量较高的统计分析及课题研究报告,切实为核心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二、以新《统计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工作
2010年,结合新《统计法》的颁布实施,要大力加强法制宣传和法制建设,并要以法制建设全面带动各项统计基础工作规范有效开展。
继续加强法制宣传,增强依法统计意识。采取形式多样、点面结合的方式,扎实推进新《统计法》四个层面的学习宣传:面向各级领导抓“三进”,进党校、进全区领导干部在线学习平台、进局队班子理论中心组学习;面向系统人员抓培训考核,纳入局队教育培训计划,落实考核;面向调查对象抓“三个结合”,与工作督导和执法检查相结合,与从业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相结合,与网报平台宣传相结合;面向社会抓契机,结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定期数据发布、住户调查、专项调查等加强法制宣传,开展送法进社区等活动。
继续强化新法落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按照职责归属,研究新法实施后法律规定在基层贯彻执行的有效途径。针对新统计法中处罚额度提高的现状,研究建立统计行政处罚裁量制度,确保合理行政。进一步健全统计执法检查机制,完善统计违法行为惩戒制度,建立与规范统计违法案件通报、曝光以及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制度。规范统计执法行为,创新执法方式,加强对案件的审核监督,切实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结合新《统计法》增加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强化对事前督导检查的力度,加强对基层企业单位建立基础统计台账的督促和检查。
依照新法梳理业务,规范统计基础工作。一是依据新法修订一批包括涵盖统计数据采集、审核、评估、发布等全过程的数据质量控制制度、调查项目审批管理制度、数据发布及信息公开制度、资料保密制度、统计台账制度。二是对统计行政许可事项和审批事项予以清理,废止无法定依据事项;对统计外网和内网予以清理,及时撤换已失效的统计法律法规文件以及与新《统计法》要求不相符的有关内容。三是依照新法,规范部门统计报表,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统计资料审核、签署、交接、归档、公布、保密和信息公开等管理制度,努力实现政府统计机构与各部门之间充分利用行政记录资料,提高统计效能。
三、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全面改进统计生产方式
2010年,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继续解放思想,在全市统计系统中全力推进先行先试试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改进统计生产方式,推动统计工作科学高效开展。
继续完善统计调查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一是在总结以市场化方式开展政府统计调查前期试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调查任务委托、评估、验收等相关制度规范及管理措施。二是大力培育统计市场,扩大市场化调查的试点范围;以“优胜劣汰”为原则,引入政府统计调查市场化运作的竞争机制。三是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契机,积极探索采用市场化方式开展大型普查的有效途径。四是加快市场化调查队伍的组建步伐,通过聘用社区退休人员等,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社区调查队伍,缓解统计进社区难题,弥补政府统计调查力量的相对不足。
继续深化农村统计改革。经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当前农村统计格局基本稳固,农村统计初步形成扁平化管理模式。2010年,要进一步理顺农村统计由村—农村统计信息中心--区的三级统计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发挥农村统计信息中心的职能作用。按照“推动发展、共赢互惠”原则,进一步做好与农经站、农林委在统计数据、人员队伍以及其他资源方面的优化整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统计基础工作,加大对村级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对农村统计数据的审核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数据质量的奖惩考核机制。
继续优化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继续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科所职责分工以及统计所设置的科学性。进一步扩大采用网络系统接受年定报工作布置的企业的比例,力争2010年年报将这一比例提高到50%以上。按照系统统一部署,推进劳动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全力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卫星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创新统计宣传形式和思路,在坚持定期发布统计数据信息制度基础上,认真做好统计数据的解疑释惑工作。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管理水平,推进统计工作的公开透明。
四、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着力抓好统计队伍建设
人是推动事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2010年,将继续按照“以人为本”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廉政建设和统计文化建设,不断增强统计队伍能力。
着力提升统计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继续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紧密结合当前统计改革与建设实际,着力抓好机关党建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吸收培养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同志加入党组织,着力提高党员意识和支部工作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统计局以及北京市统计局调查总队关于党风廉政建设部署,从教育、制度、监督等环节入手,继续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狠抓重大事项的督查督办。组织开展针对职能履行、效能建设和服务效果等内容的绩效管理考核工作,切实推动全系统执行力、公信力和服务力的全面提升。进一步巩固以党建带工建、促团建的工作机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着力提升统计队伍的业务能力。科学制定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理论水平及领导能力;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着力加强对中层干部、后备干部、基层干部的学习教育,开拓干部职工的视野、思路,提高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积极引导与培养统计人特别是青年人爱岗敬业、创新奉献的良好工作作风。结合队伍现状,大力引进精通调查设计以及精通统计分析等复合型的高端人才。建立人才奖惩机制,开展“统计岗位能手”评比,给予获取统计师等职称人员以及具有某项专长人员,一定形式的奖励。继续加大干部培养任用力度,真正把工作上有能力、干事有成效的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同时兼顾新老人员,充分发挥每一位干部职工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着力提升统计队伍的文化软实力。以“真实可信、忠诚统计”为主题,开展统计职业道德教育。继续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认真组织、积极参与海淀区2010年区直机关第15届运动会和全市统计系统第4届文化艺术节。以“统计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开展统计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在全区统计系统树立强自身、爱团队、爱工作、爱统计的价值取向。落实“平安北京”建设各项工作要求,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切实体现人文关怀,积极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干部职工排忧解难,开展为干部职工送生日祝福活动,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继续开展登山健体等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倡导阳光心态和快乐统计,增强统计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五、以市场化试点为突破,重点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人口普查每十年开展一次,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全面客观了解区域人口发展变化及现状的有效途径。2010年将重点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统筹谋划,完成前期筹备工作。按照“全面部署、科学统筹、有序推进”原则,制定全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组织实施方案,明确各职能部门以及街道(乡镇)、居(村)委会职责分工;组建区、街(乡)、居(村)委会三级普查机构;在充分利用流管、计生系统人力资源及大学生志愿者基础上,完成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抽调、选聘工作。围绕人员选调、户口整顿、建筑物核查、入户难等重点、难点问题,制定出操作性和科学性较强的普查工作细则。结合全区行政区域划分特点,大力推进人口普查市场化试点工作。
精心安排,做好人口普查宣传。随着现代社会对个人隐私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入户调查个人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状况、婚姻生育及收入住房等信息,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前期宣传至关重要。要及早谋划,制定详细的人口普查宣传方案,确定不同时间段不同的宣传重点、宣传强度以及拟采取的系列宣传活动,明确普查宣传中街道(乡镇)承担的宣传任务。编写宣传提纲,印制并发放宣传材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和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人口普查宣传月活动,增强普查的知晓率和配合度,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周密部署,完成阶段性普查任务。人口普查将历时三年,2010年,要周密部署,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困难,确保阶段性普查任务的顺利完成。主要包括:划分普查小区,绘制普查小区地图,编制普查小区地址码;全面完成户口整顿,与相关部门做好数据衔接;做好普查员以及普查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完成清查摸底工作。高质量完成入户登记工作,加强对普查登记每一环节的层层把关,对登记资料逐级进行质量验收,确保事后质量抽查顺利过关。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标准,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录入、汇总和上报工作。
 
同志们,2010年全区统计系统面临的形势十分紧迫、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全区统计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立足高点、锐意创新,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谱写海淀统计事业发展新篇章。我们坚信,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市局、总队的大力支持,有全体海淀统计人的奋力拼搏,海淀统计事业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