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信息公开>规划计划

紧抓机遇 务实创新 努力推动“三局”建设实现新突破——2011年海淀区统计工作报告

2011-11-07   

 
 
同志们:
这次统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统计工作会议、北京市统计工作会议及海淀区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总结“十一五”时期海淀统计工作,提出“十二五”时期海淀统计发展基本思路,研究部署2011年重点任务。下面,我代表海淀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海淀调查队、北京市海淀区经济社会调查队报告工作。
第一部分:“十一五”时期海淀统计发展成果回顾
“十一五”的五年,是海淀统计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发生深刻转变的五年;是海淀统计事业一路高歌、突飞猛进,实现空前发展的五年;也是海淀统计人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海淀统计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局、总队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善学务实、智求卓越”的海淀统计精神为指引,创新改革、扎实工作,实现了海淀统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海淀统计面貌焕然一新。
一、抢抓机遇、创新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形成新格局
“十一五”期间,我们先后经历了撤科建所、垂直管理平稳过渡、调查队组建与局队一体化融合三个改革阶段,走出了一条具有海淀特色的基层统计改革之路。
打破常规,完成撤科建所。打破“一街一所”以行政区划设立统计机构的固定模式,按照“多街一所”、城乡整体推进的模式,将全区29个街道乡镇划分为8个统计辖区,按辖区设立统计所,减少了机构设置,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调整职能,形成“小局、大所、多中心”格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缩减科室人员规模,强化管理职能,形成“小而精”的局队机关;实施业务重心下移,行政资源配置向基层倾斜,形成“大而强”的统计所。对原有的科室进行整合,突出统计管理、数据处理、监测评价、信息发布和咨询四大功能定位,提高了新体制下的运行效率。
相融共议,建立“局队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2007年10月,国家统计局海淀调查队和北京市海淀区经济社会调查队正式挂牌成立,按照“相融共议、形成合力、促进发展”的工作原则,结合海淀实际,探索并建立了“一套人马、三块牌子、合署办公、统一管理”的组织机构模式,把三股力量合成一股“劲”,共建决策机制、共享统计资源、共谋统计发展,形成了内和外顺、运转协调的良好局面。
率先试点,开创农村统计工作新局面。推行共用一套表制度、共享信息资源、共建一套体系的工作模式;在各镇(乡)农村经济合作经营管理站加挂了“农村统计信息中心”牌子,使全区农村统计工作实现了统一管理,解决了农村统计资源分散、“数出多门,口径不一”等问题;实行扁平化管理,统一由农调队(第九统计所)组织实施涉农统计工作,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工作质量。
二、夯实基础、强化管理,统计业务建设成果显著
五年来,我们始终注重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加强业务管理,源头数据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统计业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基层基础更加扎实。做大做强基层统计所,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增强人员配置,定岗定责,实现数据采集的专业化。经过五年工作实践,各统计所基本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工作机制更加顺畅,数据采集能力大幅提升。通过培训、执法、督导、调研等多项举措,企业的统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业务管理不断规范。五年以来,增设了设管科、研究室、数据中心、业务巡查办等相关科室,加强对统计基础工作的统筹管理。先后出台了数据采集评估制度、数据资源整合及提供发布制度等,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业务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了数据月度会商制度,确保了各专业间数据的有效衔接。加大历史数据整合力度,规范数据入库归档流程,为数据的统筹使用和深度开发奠定了基础。规范部门调查项目,建立部门数据共享制度,强化了部门统计管理。
数据质量明显提高。规范年定报工作管理,制定了《年定报工作考核及责任追究办法》;创新工作机制,率先在全市统计系统开发应用年定报网络布置系统,有效缓解了对全区上万家企业现场培训的困难,提高了培训效率。多专业自主编制了平台外审核程序,增强了数据评估和质量控制能力。加大了对调查对象的管理力度,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配合程度大幅提升。几年来,数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全市统计系统年定报综合考评中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三、创新方式、丰富内容,统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五年来,我们不断拓展统计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改善服务手段,统计服务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果。自2008年统计服务工作纳入全市综合考评以来,连续两年在全市各区县中名列前茅。
以服务区域发展为根本,分析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统计分析研究力度,紧紧围绕区域中心工作,关注热点、研究难点、捕捉亮点。五年来共撰写各类统计分析超过500篇,其中荣获市级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6篇;完成课题研究近50项,其中荣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市级二等奖3项,市级三等奖一项,区级三等奖2项;多篇分析被《中国统计》、《中国信息报》、《数据》、《海淀研究》、《海淀报》等报刊杂志采用。在全市举办的第一次统计建模比赛中,获得优胜奖。
以提供决策支撑为目标,监测评价力度不断增强。围绕区域经济特点开展了中关村购物广场、金源时代购物中心、阜成路餐饮一条街、奥运旅游和住宿调查监测;开展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定期监测工作,累计报送价格监测专报208期,为区委区政府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提供了必要依据,多次获得领导批示;成立了西区统计所,对西区楼宇中的单位入驻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开展12个专业园区、15个大学科技园区的统计监测。五年来,共开展包括经济社会实绩考核评价、功能区定位评价、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评价、能源消耗监测评价等在内的统计监测评价20余项,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决策支持。
以多元需求为导向,统计服务产品不断丰富。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打造统计精品、开创服务新品”,形成了一批“适销对路”、颇具影响力的统计产品。打造出《海淀统计》杂志、《海淀统计年鉴》、《海淀区情手册》等多个品牌产品,适时推出了《数据解读》系列、《数说海淀经济60年》、《金融危机下的海淀经济》、《海淀民生手册》、《你的工资被增长了吗》和《价格连着你和我》等统计服务新品。五年共产出各类统计服务产品近40种,累计超过千万字,为党政领导谋划海淀、社会公众了解海淀提供了翔实的统计资料。
以便捷服务为宗旨,信息公开方式不断创新。严格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责,编制主要经济社会统计信息发布计划,定期发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信息。通过365bet网上平台不断丰富内容,提高了信息查询、检索速度,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统计服务。通过举办开放式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为部门间实现充分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搭建平台。在《海淀报》开设“数说海淀”专栏,面向社会公众普及统计知识,解读统计数据。
   
四、科学管理、提高素质,统计队伍实现跨越发展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打造出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统计队伍,先后荣获海淀区“和谐机关创建工作样板单位”和谐宝鼎、“海淀区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单位”等多项集体荣誉。
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部署开展“创先争优”及“五比一争当”活动,深入开展民主基层站所评议活动及“拉手企业共促发展”活动,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一岗双责”。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制度,实施领导班子周例会制度,在“三重一大”问题上实行民主集体决策。坚持党工团共建,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把支部建在所上,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各项活动。五年来共发展党员62名,党支部增加到15个,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连续四年被区直机关工委评为先进机关党组织。
专业队伍力量空前壮大。五年间,我们由一个单位发展为“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的组织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增加到9人,科级单位由原来的14个增加到36个。统计队伍由92人迅速扩增至264人,先后引进和录用博士2名、硕士30名、本科生68名,35岁以下人员占比达44%,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73%,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由25人增加到48人,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得以大幅调整。
人才培养开发成效显著。坚持干部轮岗制度,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体系,着力提升统计队伍的业务能力及工作实践能力。定期开展干部竞争上岗,15名优秀干部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选拔31名干部进入中青年科级干部人才后备库,选派3名干部赴外进行中长期学习,促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开展岗位能手测试活动,选出10名数据采集能手,评选出10名统计岗位标兵,营造了“树典型、学先进”的良好氛围。为79名事业编制干部解决了公务员身份。五年共提拔到科级领导岗位的达52人次。
五、高度重视、强力执法,法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五年来,我们不断强化统计执法职能,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初步形成了“依法立统、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
稳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了统计行为。制定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管理,强化责任追究,建立了有效的奖惩机制。提高依法管理、依法开展统计工作的能力,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五年内共组织完成了对全区9979名统计人员的统计从业资格考试,4557人取得了从业资格,完成了260名执法检查员的培训、考试和换证工作,依法统计和依法行政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连续四年获得全区“依法行政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夯实了基层基础。连续五年开展“百人千家”执法活动,建立了以常规执法为主、督导检查为辅的工作模式,通过执法督导,加强了基层单位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资料管理等基础工作。创新执法方式,通过发放查询书和催报通知书,加大对迟报、拒报违法行为的查处,提高了执法实效。五年内共执法检查企事业单位5000余家次,依法立案查处统计违法案件近700起,维护了统计工作的权威性。在全市统计执法工作考核评比中,获得了“六连冠”的优异成绩。
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扩大了统计影响。以新统计法贯彻实施为契机,送“法”进社区、进企业、进高校、进机关、进乡村,努力营造统计工作良好氛围;编印《统计工作手册》和普法宣传资料,制作多媒体短片,绘制法制宣传展板,充实“以案说法”网上栏目,切实加强普法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海淀报》、海淀电视台等媒介,刊登报道《拒报统计数据最高可罚款20万元》等信息;加大了违法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实现了“执行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五年来共深入400多家单位进行普法宣传和服务指导,提高了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六、统筹谋划、务求实效,信息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五年来,我们通过系统规划、规范管理、保障投入,不断加强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开发和网络安全建设,推进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网络基础建设卓有成效。加大资金投入,为基层统计所配备了高性能的信息化设备。改善了基层统计机构网络环境,实现了与全市统计内网和区内信息化政务平台的对接和互联。全面改版了365bet网上平台,进一步增强了数据发布与信息公开功能,为政府统计部门与企业及社会公众间的互动交流搭建了有效平台。连续两年在全市统计系统网站工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并连续两次荣获全区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
信息系统开发有序推进。依托全区“部门间数据共享平台”,构建了海淀区情手册及年鉴系统,推动了全区42个部门数据的网上采集和处理,加强了部门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开发了“统计综合信息系统”,搭建统计业务综合处理平台;先后完成了统计信息催报与通知、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挖掘与图形化分析等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了各子系统在网络、数据及应用层面的相互融合,信息技术对业务工作的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信息化管理日趋完善。制定了计算机和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出台了网站版块更新维护及上网信息管理办法。层层签订《信息安全责任书》,细化分解责任。开发应用“海淀统计办公自动化系统”,改善了内部管理方式,降低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了信息化工程管理机制和维护“服务外包”机制,组建了一支专业化技术支持团队,提升了技术保障能力。
七、科学组织、落实有力,各项大型普查调查圆满完成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数据质量为中心,健全组织、保障经费、扎实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普查调查任务。
大型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完成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掌握了地区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的构成,摸清了全区经济家底和“三农”家底,在两项普查工作中均荣获“国家级先进集体”称号。积极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入户登记、快速汇总、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各项调查任务高效完成。历时两年完成了对1000多家单位的投入产出调查工作;高质量完成了全区1万多家单位的R&D资源清查工作,在国家统计局质量抽查检验中获得充分肯定。顺利完成了住户调查大样本轮换工作,被评为国家级先进。五年来,还完成了1%人口抽样、文化创意产业、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节水调查、群众安全感、电视收视率、食品放心工程公众满意度、重点能源消耗大户等150多项调查任务。
八、以人为本、凝心聚力,文化软实力大幅增强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海淀统计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凝聚了人心、激发了活力,为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文化价值体系基本形成。体制改革之初,我们提出“善学务实、智求卓越”海淀统计精神。五年来,我们不断丰富统计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基本形成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价值理念,以“追求卓越、快乐统计”为目标境界,以“善学、务实、智求”为实践方法的统计文化价值观体系,成为指引海淀统计人开拓创新、不懈追求的一面精神旗帜。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自编自创大型歌舞《我爱你统计》及合唱《数海放歌》,受到广泛好评。举办了以“体验运动魅力、感受统计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体育节,举行了“爱好书、读好书、共享一本好书”的学习活动,开展了以“穿越时空,追忆流年”为主题的怀旧照片展和庆祝“八一”建军节等系列活动,组织参与了全市“统计法与经普条例”知识竞赛、“奥运知识竞赛”、“摄影比赛”,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全市统计系统第三、四届统计文化艺术节上,均荣获一等奖;连续两届全市统计系统体育节均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区歌咏比赛中获得最佳优秀奖;在全区首届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人文关怀深入人心。建立爱心基金,帮扶特困职工,共筹集以特殊党费、团费、工会会费形式的爱心捐款1.74万元;开展了抗旱救灾献爱心活动,为汶川地震灾区人民捐款共计44.17万元,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人民共筹集善款3.98万元;以励志、暖心为主线,采用不同形式为职工送去关怀与祝福;加强保健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干部职工检查身体;以团总支为载体,打造“统计青年之家”,增强年轻干部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海淀统计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明确战略定位是统计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十一五”伊始,海淀统计推行大刀阔斧的体制改革,制定了“建成准确反映区域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程,体制完善、方法科学、技术先进、人才精干的统计体系”战略目标,几年来按照“一二三四五”[1]的工作思路,顺利完成了各阶段改革任务。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指引了事业前进的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是统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五年来,我们始终坚守“人才兴统”理念,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加强人员培养和培训,努力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队伍规模扩充了近三倍。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先进的文化塑造人、用改革的实践锻炼人、用完善的机制激励人,队伍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事业发展营造了团结奋进、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班子团结有力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的管理思路,大力加强班子建设。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提出了“抓班子带队伍谋发展,把方向找规律抓大事,下基层打基础盯落实”27字方针。领导能力和班子合力持续增强,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的和谐局面不断巩固。正是和谐有力的领导集体,激发带动了队伍的巨大潜能,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成功之路。
——重视基础工作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坚实根基。基层统计力量薄弱,源头数据失真,是事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五年来,我们秉承“基础牢、事业稳”的理念,“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跑、钱往基层投、劲往基层使”,扎扎实实推进统计基础工作。“撤科建所”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后,大力充实并加强基层统计所力量,大力强化对调查对象的管理,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为统计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勇于改革创新是统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五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进取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应对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打破“一街一所”固定模式,按经济辖区设统计所;搭建部门间数据共享平台,推进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率先试点年定报网络布置工作模式。改革激发了工作活力,创新提供了发展动力,有力地推动了统计队伍的壮大、硬件设施的改善和统计地位的提升。
——积极主动作为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兴盛之道。五年来,我们秉承“有为才能有位”的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善学务实、智求卓越”统计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开拓视野审视统计地位和环境,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服务产品从简单到精细,年报质量从落后到领先,统计分析从单一到多元,统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大幅增强,带来了海淀统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同志们,回顾五年的发展,我们硕果累累。每一颗沉甸甸的果实,无不凝聚着海淀统计人的艰辛和汗水,无不凝聚着海淀统计人的聪明和智慧,无不凝聚着海淀统计人的忠诚和追求。五年的耕耘和艰辛,铸就了五年的成就与辉煌。回首过往,我们骄傲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
第二部分:“十二五”时期海淀统计发展基本思路
未来五年,海淀统计面临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是全国统计系统全力推进“四大工程”[2]、加快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攻坚阶段,是全市统计系统建设符合世界城市发展方向、具有北京特色统计体系的关键时期,也是海淀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高科技核心区的关键时期。海淀统计历经五年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十一五”收官、“十二五”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提出了以宏观经济监测情报局、数据质量管理执法局、经济社会发展信息服务局为内容的“三局”建设发展目标。这是我们深入分析当前工作现状提出的战略目标,对于事业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必须深刻认识:
——“三局”建设是奋力践行统计系统“三个提高”的重要举措。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是全国统计系统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主线。以监测评价、统计执法、信息服务为基本内容的“三局”建设,始终以提高统计能力为核心,重点提高源头数据采集能力、数据管理能力、分析解读能力、统计执法能力和统计宣传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统计服务的水平,提高统计公信力。
  ——“三局”建设是发挥统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性作用的推动力量。当前,海淀正处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时期,区委区政府对统计工作越来越重视,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也越来越关注。在新形势下,统计的基础性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减弱。只有按照高标准、高要求,不断推进“三局”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情报信息和优质服务。
——“三局”建设是海淀统计实现自我完善与跨越发展的现实途径。几年来,我们虽然在加强统计基础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基础差、底子薄的历史欠账仍未完全解决,数据采集、数据审核和质量控制等工作流程仍需进一步规范。统计设计、调查及统计分析方面的专业化人才依然缺乏;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仍有待大幅提升;统计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信力仍然不高,这些都成为制约海淀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而“三局”建设,将是破解海淀统计工作难题、推动海淀统计科学发展的现实途径。
今后五年,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加快“三局”建设,实现海淀统计事业的科学发展。未来五年,“三局”建设的基本思路为:围绕全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目标,立足破解桎梏统计事业发展的难题,牢固树立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生命线的工作理念,以提升统计能力为核心,重点实现在监测评价、统计执法、信息服务三个方面的突破,并落实好体制机制、人才队伍、信息技术、统计宣传、统计文化五项保障,努力构建数据真实可靠、信息及时准确、服务优质高效、保障全面有力的统计工作体系,最终建成区域数据中心、监测评价中心、信息咨询与发布中心。五年发展思路可简单概括为“一个核心、三大突破、五项保障”。
(一)一个核心
统计能力是统计部门工作水平的全面体现,是关系“三局”建设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的核心要素。今后五年,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提升统计能力”为核心,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实现统计能力的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提升,着重提升源头数据采集能力、数据管理能力、分析解读能力、统计执法能力和统计宣传能力。
(二)三大突破
未来五年,要凝聚人力、财力、智力等资源优势,在监测评价、统计执法、信息服务三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这是推进“三局”建设的有力抓手。
监测评价。在年定报培训、催报、审核和查询方面实现创新突破,五年内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数据采集模式。强化统计调查设计,以国家、北京市统计调查制度为基础,形成一套反映区域特色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制度。深入挖掘数据资源,建立一套信息真实、反馈及时、反映灵敏的决策支持系统和预警监测系统。大力加强分析研究,在增强分析敏锐性、提高分析准确性、培养专业分析师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统计执法。逐步推进执法力量和执法任务向基层统计所的转移;加大执法检查与日常年定报工作的衔接力度,实现违法案件检查结果的适度公开,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五年之内,建立一支近百人的专业执法队伍,建成日常执法、集中执法、督导检查、专项执法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信息服务。规范统计数据及信息发布的时效及范围,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及时准确、反映灵敏的信息查询及发布系统。实现信息服务的提速、提质、提效,由主要为政府服务向为政府、调查单位、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服务转变,由主要提供政府宏观管理信息向大幅度增加社会管理和百姓关注的信息转变,由被动索取向主动反馈转变。
(三)五项保障
“三局”建设是一个整体推进的系统工程,要生产有价值的情报信息、增强统计执法实效、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必须要落实好五项保障。
体制机制保障。紧紧围绕“三局”建设目标下工作重心的转变,继续深化两级管理改革,继续优化机构设置及部门职能分工,继续改进业务管理模式及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督查督办、巡查考核及纪检监察工作制度,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充分解放统计生产力。
人才队伍保障。以提升统计能力为根本,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五年内形成集数据采集、统计设计、统计调查、执法检查、分析研究、综合服务等专业人员在内的多元化人才格局;在队伍建设方面,形成统计专业队伍与市场化运作队伍及专家智库团队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信息技术保障。全面建成高速度、结构化、易于扩展的统计信息应用与管理网络系统。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为建成区域数据中心提供安全保障。充分利用网络传输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不断优化统计信息化应用格局。
统计宣传保障。大力提升统计新闻宣传的策划能力和应对能力,建立完整配套的数据发布、解读、追踪、回应体系,切实提高对统计数据公开解读和统计工作对外宣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拓宽宣传载体,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宣传机制,形成高效快捷、反应灵敏的统计宣传网络,为“三局”建设及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统计文化保障。充分发挥党工团组织的凝聚力,以“善学务实、智求卓越”海淀统计精神为指引,构建统计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全力营造业务上创先争优、心态上积极阳光,团结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组织氛围,为“三局”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今后五年,我们要采取“三步走”发展战略,分阶段有重点地推动“三局”建设。一是调整部署阶段:调整工作重心和机构人员布局,制定分领域行动计划,为“三局”建设的全面展开及推进奠定良好基础。二是深入推进阶段:深入查找制约因素及薄弱环节,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发展瓶颈,推动“三局”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巩固提升阶段:按照已经建成的、规范顺畅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全员业务能力,充分发挥整体合力,实现统计部门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大幅提升。
第三部分:2011年全区统计工作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全区统计工作按照“三局”建设目标要求,开启全新篇章的重要一年。开好头、起好步,对于顺利完成今后五年“三局”建设目标任务意义重大。为此,2011年全区统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局总队和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三局”建设发展目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统计能力,从而破解桎梏统计事业发展难题,以更高的标准继续推进海淀统计工作的科学发展。按照上述要求,今年年主题确定为“能力建设年”。全年工作共分为十大方面,33项任务,为确保高度的执行力和良好的执行效果,今年各项任务将列入局队“折子工程”。
一、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围绕中心工作强化思想保障
1.按照市局总队“行风建设年”的工作要求,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查找并破解当前制约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问题。加大对全年统计工作任务的督察督办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大兴廉洁从政之风,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以全区“颂歌献给党 建功核心区”为主题,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认真落实精简会议、勤俭节约和公车管理等各项措施。
3.围绕“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统计工作重点任务及干部选拔与任用等,加强监督管理与风险防范。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构筑风险内控制度防线。加强对领导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不断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二、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三局”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4.按照“一个核心、三大突破、五项保障”的基本思路,对机构设置和人员布局进行调整,各部门结合职责分工研究制定分领域工作实施计划,为“三局”建设的全面铺开及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5.继续优化科、所两级业务分工与整合,进一步强化统计所的数据质量控制和执法职能,优化统计所队伍结构,探索统计所的专业化模式。强化专业科室的数据挖掘及监测评价作用。
6.进一步提高对统计调查对象的依法管理能力,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大力推行工业、劳动工资、能源、投资等专业统计指标电子台账,确保资料完整、台账健全、数出有据。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构建与调查对象的良好沟通机制。
三、大力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推进统计能力整体提升
7.按照“三局”建设要求,统筹规划人员分布结构,研究制定科学的、针对性较强的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有步骤、多渠道、多方式推进人才培养与锻炼,初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具备较强业务能力的数据采集、统计执法、分析研究三支队伍。
8.继续开展统计岗位能手及岗位标兵选拔评比活动,建立健全干部基层锻炼及定期轮岗交流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奖惩机制,通过“学先进、树典型”,激发各类人才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
9.开展以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系列专题活动,开展“三局建设与统计青年责任”主题团日活动。组建文化宣传队伍,积极参加全市“第五届统计体育节”等重大活动。
四、着力规范业务管理,增强数据质量控制能力
10.增强数据质量责任意识,做好各专业统计年定报工作。建立健全数据质量评估体系,规范数据评估内容、方法、流程,加强相关专业指标间的协调性评估。进一步细化《统计年定报及相关统计工作考核办法》,做好贯彻落实,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干部考评。充分发挥业务巡查工作职能,大力开展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的业务巡查。
11.强化名录库管理,做好单位信息变动的登记汇总,并建立与市局总队的有效衔接机制,实现单位名录信息在全市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及时更新维护,为年定报和其他各项统计调查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信息。
12.进一步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规范管理,修订部门数据共享指标体系。制定历史数据拯救和资源管理办法,规范统计数据的入库、归档及使用流程。
13.强化业务统筹管理,各专业要制定本专业对统计所的业务指导方案,并提出专业数据采集工作量化管理标准。继续完善统计数据定期会商制度,加强专业间数据交叉评估及对比分析,及时监测数据变化。
五、积极开展核心区监测评价,提升服务决策水平
14.探索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监测评价体系,跟踪建设进程。认真开展好中关村西区年定报等统计工作,及时监测西区发展状况;继续开展346家重点创新型企业及71家示范区“十百千工程”企业监测。
15.全力做好海淀区四大功能区监测评价,研究建立符合四大功能区定位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重点做好中部研发、技术服务和高端要素聚集区及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监测。
16.按照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经济增长主要指标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监测评价。重点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科技创新、物价变动、收入、投资、消费及劳动就业等方面加强监测,根据各领域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做好专题分析及课题研究工作。
六、全力推进统计执法,构建执法工作新格局
17.增强基层执法力量,加大执法专业化培训力度,大力提升基层执法检查能力,构建由执法队统筹管理,法规科监督指导,执法队和专业科室、统计所共同实施执法检查的执法工作新格局。
18.继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全年确定完成1600家执法任务,其中督导检查575家,以提高对调查单位的业务指导。加大对迟报、拒报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理力度,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提高调查对象依法按时上报统计资料意识。
19.继续推进统计执法与夯实统计基础工作的有效衔接,以执法促规范,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持证上岗率和统计台账的建立健全率。
20.继续探索创新普法形式,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紧密贴合统计工作实际,加强富有实效的“渗透式”普法宣传。总结“五五”普法成果和经验,谋划“六五”普法。结合年定报工作布置、执法检查、网报平台数据采集及从业资格考试等工作,以案说法,提高普法宣传的针对性。
七、重点做好服务创新,推动服务水平上台阶
21.继续加大调研分析队伍专业化建设力度,加强人员整合,通过重点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分析研究水平。完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开放式举办经济形势分析会等形式,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客观研判区域经济发展形势的能力。
22.开展海淀区宏观经济发展阶段课题研究,做好海淀区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继续执行好统计专报、快报制度。
23.认真听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意见建议,继续完善区情手册、统计年鉴、海淀统计杂志等传统服务产品。以突出产品服务的特色化和针对性为原则,开发统计服务新品。
24.做好数据发布及信息公开工作,制定并严格落实数据及信息发布计划,加强对数据指标、数据来源及统计调查方法的解读。继续丰富网上数据及信息公开内容,增强网站服务的主动性和及时性。
八、继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技术保障力度
25.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共享系统建设步伐,推动部门间信息资源实时交换。升级优化数据资源拯救与整合系统,并推动数据资料编辑与数据库的有机结合。
26.探索推进住户调查信息采集系统、统计移动执法平台、网络培训与考试系统工程(三期)三个项目的开发应用,有效衔接各项业务工作。
27.进一步完善年定报工作布置系统,实现功能升级和安全加固;进一步强化365bet网上平台的服务互动功能,继续为人口普查数据处理、资料开发以及其他业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九、充分发挥统计宣传作用,提升统计影响力
28.充分利用《海淀统计》、《海淀报》以及365bet网上平台等各种媒介,主动宣传解读统计数据、统计指标,加大对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生产过程、使用方法等方面的解读力度,强化统计信息发布和数据解疑释惑的能力。
29.继续加强以“三局”建设、人口普查及统计法等为主题的统计工作宣传,增强各级领导、调查对象及社会公众对统计的认知度。
30.建立包括报纸、期刊、电视、网络等在内的多元化宣传渠道,扩大统计宣传的影响面;加强信息员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工作,打造一支政策上敏感、业务上熟练、文字上过硬的信息员队伍。
十、切实做好各项大型普查,创造性开展社会民生领域调查
31.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及资料开发工作。高质量完成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评估和公报的发布,编印普查主要数据和汇总数据资料,深入开展数据分析研究,充分发挥人口普查成果在区域发展和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32.认真做好R&D资源清查后期资料开发工作及R&D公报的发布工作;全力开展好2011年国际比较项目(ICP)调查工作;配合水务部门做好水务普查工作。
33.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认真开展好国有企业反腐倡廉民意调查、重点能耗单位耗能情况、群众安全感、组织工作满意度等专项调查;创新工作机制及组织模式,着重加强关系社会民生领域的专项调查,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同志们!2011年全区统计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局、总队的正确指导下,在区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发扬“善学务实、智求卓越”的海淀统计精神,紧抓机遇、务实创新,定会推动海淀统计事业再上新台阶!
 


[1]即“一个体系、二个转移、三支队伍、四个中心、五个结合”。一个体系:建立一个统一领导、垂直管理的海淀区“都市型”统计管理体系;二个转移:工作重心由重采集轻管理向管理与采集并重转移,重经济统计轻社会统计向经济和社会统计并重转移;三支队伍:建立专业调查队伍、专业执法队伍和专业调研分析队伍;四个中心:统计管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监测评价中心、信息发布与咨询中心。五个结合: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工作机制相结合;与再造统计职能相结合;与加强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相结合;与优化统计生产方式相结合。
[2] 具体指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制度、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

友情链接